雀鳥除了有機會散播禽流感,亦可能帶有鸚鵡熱,人類感染後可出現發高燒、頭痛、肌肉痛、乾咳、腹瀉及引致非典型的肺炎。若沒有適當治療,鸚鵡熱的死亡率達一成半至兩成。該症名稱雖有「鸚鵡」二字,其實雞、鴨等家禽也可傳播。聯合醫院去年接獲兩名鸚鵡熱患者,於病發前曾前往內地街市購買活雞,其中一人更一度呼吸困難需用人工肺續命。專家指,活家禽是鸚鵡熱病菌的新興宿主,醫護人員診症時應詢問病人的家禽接觸史,及早提供適切治療。

鸚鵡熱可引致肺炎,若沒有適當治療,死亡率約為一成半至兩成。(資料圖片)

鸚鵡熱引起的非典型肺炎,從X光片可見發炎範圍比較「散開」。(《香港醫學雜誌》圖片)

專家指,活雞亦有可能是鸚鵡熱宿主,市民切勿掉以輕心。(資料圖片)

衞生防護中心數據顯示,本港自○八年起共有十七宗鸚鵡熱確診個案,當中一宗在去年發生的個案死亡。聯會醫院醫護人員於最新一期《香港醫學雜誌》報告三宗病例,分別於去年二及三月發生,其中兩名患者於病發前均沒有接觸過鸚鵡,卻曾在內地接觸活雞。五十五歲的裝修工人於病發前兩周,曾在內地汕尾街市買活雞,在港求醫時已有發燒、咳嗽、頭痛等病徵,並一直發高燒至攝氏四十度,X光片顯示其肺部混濁。經過藥物治療後,病人在三日內退燒。另一名患者為四十二歲女廚師,病發前一周曾前往肇慶街市買入活雞及活鵝,其後出現肺炎徵狀,呼吸困難一度需要使用人工肺(ECMO)。

聯合醫院病理部副顧問醫生周嘉宜指,鸚鵡熱的宿主多數是鸚鵡,但所有禽鳥都有機會受感染。上述兩宗個案雖然曾接觸活家禽,但最初並無懷疑是鸚鵡熱,故醫護人員有需要提高警覺。內地於一三年發表的一項研究顯示,國內西北地區的家禽中,分別有一成三活雞、三成八活鴨及三成一活鴿帶有鸚鵡熱。

不會人傳人 抗生素可治

香港醫學會傳染病顧問委員會主席梁子超表示,鸚鵡熱的傳播途徑主要是受感染禽鳥的排泄物乾涸後,其微粒被風吹起,人類吸入後可能受感染。由於一般人較少會長時間與活家禽接觸,因此受家禽感染的機會較低。他表示,鸚鵡熱不會人傳人,現時亦有抗生素可有效治療該症,若及早接受適當的治療,死亡率可大幅降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