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一則大批家長通宵在補習社門前排隊為子女報讀暑假班的報道,我認為已經不算誇張;更瘋癲的是,前兩天讀到一則西班牙語學校的報章廣告,內容指年僅五、六歲的本地小學員在西班牙話演講比賽取得優異成績。這年紀的孩子母語系統還未完全建立好,才剛學懂講一些完整句子、或用較複雜的詞語表達自己的想法,竟跑去學非主流的第三語言,他的父母到底是抱着甚麼心態?

最近與朋友討論關於改善香港教育質素的問題,在有限資源的前提下,究竟集中在哪個學習階段投放資源,才能讓孩子達到最大的教育效益?說得淺白一點,其實就是起跑線問題。教育效益可以有很多種,香港人的主流看法似乎視之為升讀大學的機會,或者職業取向,以及掙錢能力。在此定義下,不少家長希望把握孩子吸收能力最佳的時期,也就是幼兒階段,愈早學習,較同齡的孩子有能力,將來的路就會較易走。近年起跑線由以往升中學,推前至考入理想小學;甚至幼稚園、N班階段已經要開始準備。難道學習只是一個鬥早、鬥時間多的遊戲?究竟起跑線應設在哪裏呢?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