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構成比較複雜,政治取向也不完全一致,其中以「傳統土共」比較革命、比較左。不過,這股力量已垂垂老矣,被時代擠到建制派、愛國愛港陣營之邊緣也。

「傳統土共」最威風、最革命的歲月在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最紅火、最「震驚中外」的一役是六七暴動,這場暴動因為太左、太革命,不僅被毛皇帝、周相國叫停,也受到朝廷批判,認為是極左路線的產物,而且為多數香港人所深惡痛絕。香港人恐共拒共,和左派的「英勇表現」有關。

改革開放後,傳統左派也根據朝廷的要求檢討文革中所犯的錯誤,然而不少人「口服心不服」,認為錯在上面,他們只是執行者,被蒙蔽,這當然是實情。然而,由於時代變了、任務變了,中英談判香港前途問題,香港進入過渡期,朝廷在港工作方針作了大調整,更多的是團結依靠香港工商界、專業團體人士、大富豪、投資者等。這些人對傳統左派、土共一向看不起,朝廷要照顧他們的情緒,對土共更是冷淡。還有那些港英「精英」、「高等華人」、「港英餘孽」也對傳統左派、土共充滿輕蔑,朝廷統戰工作人士更要和他們「劃清界線」、「保持距離」,免得自己的形象和統戰工作受影響。

那時,傳統左派、土共可說是忍辱負重。直到過渡期出現風波,特別是末代港督彭定康弄出「三違反」的政改方案,朝廷要展開針鋒相對的鬥爭,才發現手中還真不能少了傳統左派這支戰鬥隊,他們又重踏征途、齊赴戰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