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必也正名乎。青年事務委員會,看來得改一改名字,叫「與青年為敵委員會」得了。繼前主席批評大學生一畢業就申請公屋是「放棄自己」、「理念歪曲」,現主席再接再厲,勸喻年輕人「犧牲少少,睇少啲戲,去少啲日本」,將錢省下當首期用。此言一出,「成功需父幹」、「離地離到上太空」等批評聲浪此起彼伏,網友更發揮創意,有人出了多項「算術題」,其中一條是這樣的:小明月入一萬元,坐擁一個六百萬元單位,只需供款約三十萬元,假設父親提供「小小幫忙」X元,求X為多少。極盡諷刺之能事,令人不禁莞爾。

平情而論,網友的批評有點斷章取義。須知主席之言有個但書,儲蓄畢竟是個人生活選擇,年輕人如果「搵幾多,使幾多」,即使他日樓價回落也是枉然,問題是現在風頭火勢,誰還有心思跟你仔細分析。當然了,有關言論即便不是涼薄,也有「阿媽係女人」之弊,事關今時今日「樓價回落」已經跟「儲夠首期」一樣,純屬虛妄的都市傳說,除了死人冧樓大瘟疫,何曾見過樓市掉頭?

說到底,鬧出這場茶杯裏的風波,一是年輕人上樓難民怨大,極易觸動神經;二是「富二代」這招牌形象實在太差,已到了動輒得咎的地步。港府也是的,真要找人做青年工作,找個白手興家的不行麼?除了「富二代」,香港就真的沒人才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