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曾經是名聞遐邇的「購物天堂」,價廉物美成為招徠旅客的金漆招牌,可惜時移勢易,隨着營商成本不斷上升,價廉物美的年代已一去不返。尤其是內地日漸開放,自由貿易區遍地開花,香港競爭力每況愈下,旅遊業前景堪憂。

世界經濟論壇發表兩年一度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在一百四十一個經濟體中,香港排名雖然上升兩位至第十三位,但貨品價格競爭力排名第一百二十七位,部分細項得分是零,可謂慘不忍睹。一個地區的旅遊競爭力固然取決於許多因素,包括景點設施、自然生態、文化資源及基礎建設等,但對一般旅客來說,物價高低始終是最主要的考慮因素。尤其是香港缺乏天然旅遊資源,歷史古蹟也不多,價廉物美成為招徠旅客的主要賣點,如今價格競爭力遠遜於人,排在倒數十五位,縱使整體競爭力排名上升,不僅毫無意義,而且是極大諷刺。

眾所周知,香港是免稅港,商品一向廉宜,可惜近年隨着樓價飆升,租金上漲,營商成本不斷增加,價廉物美已成歷史。以最受旅客歡迎的名牌為例,本報早前比較過多款貨品在世界各地的售價,香港幾乎貴絕全球,同樣的名牌貨品,歐洲比香港便宜三至四成,日本、南韓及新加坡亦便宜一至兩成,香港哪裏還有競爭力可言。尤其是近期港元隨着美元走強,貨品價格變相加價,內地旅客更是興趣缺缺,不是紛紛轉往日本及歐美,就是減少在港購物消費,令本港旅遊業雪上加霜,剛剛結束的五一長假期旺丁不旺財,就是清晰的警號。

事實上,香港對內地客的吸引力正急速下滑。一來上海、廣東、福建、天津相繼成立自貿區,內地人購買外國貨品的渠道可謂比比皆是;二來中央調減部分進口消費品關稅,以及在口岸增設免稅店,在內地購物愈來愈方便和相宜。不難預料,隨內地進一步對外開放,國際品牌紛紛進駐,香港勢必進一步失去吸引力。難為港府還在沾沾自喜,說甚麼香港商品貨真價實,不少旅客來港主要目的是購物,顯示本港整體仍具購物吸引力,簡直是自欺欺人。

當然,本港旅遊業無以為繼,購物天堂逐漸褪色,除了價格競爭力因素外,政治因素也是致命傷。近年激進勢力抬頭,為了達到政治目的,故意挑動中港矛盾,不斷上演「驅蝗」、「拖篋」、「光復」等趕客鬧劇,內地旅客紛紛避而遠之,遑論來港購物。最諷刺的是,港府面對亂局束手無策,反而隨激進組織起舞,將深圳居民「一簽多行」改為「一周一行」,無異於因噎廢食。

無可奈何花落去。本港旅遊及零售業的優勢並非必然,全球旅遊業競爭力報告已經敲響警鐘,港府繼續故步自封,不思進取,購物天堂將會漸行漸遠。事實證明,高地價、高樓價、高租金已成為零售業以至整體經濟的最大危機,加上社會泛政治化,這些問題得不到有效解決,香港根本沒有前途可言。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