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幾何時,香港以高效率見稱,基建發展迅速,經濟一日千里,令周邊城市羨慕不已。可惜時移勢易,今日的香港效率每況愈下,發展停滯不前,特別是基建工程拖拖拉拉,延誤與超支醜聞不絕,更是導致整體競爭力節節後退的致命傷,港珠澳大橋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例子。

原定二○一六年完工的港珠澳大橋,香港段工程可謂一波三折,早年因為受阻於環評官司,動工時間推後逾年,想不到動工後仍是問題多多。本報發現,大橋的口岸及相關連接路工程再有合約押後截標,一項關於設計、供應、運送及測試口岸車輛自動清關支援系統的工程合約因技術複雜而需延長截標日期一個月,招標程序雖然在上月中已經完成,但至今未知工程花落誰家,遑論最新合約造價。連同此份合約,港方口岸工程自一一年底啟動以來,先後共有九個項目延期截標,延誤時間由兩周至三個月不等,涉及合約總計至少逾三百億元。

正如有立法會議員指出,基建工程環環相扣,大橋多項工程延期截標,勢必造成骨牌效應,拖慢整體工程進度,路政署聲稱對工程時間表不會造成太大影響,不過是自欺欺人。事實上,在九份延期截標合約中,大部分項目的預計完工日期仍在覆檢之中,當局根本不可能知道影響有多大。牽一髮動全身,港珠澳大橋涉及三地的合作,香港段通車無期,隨時令這項國家級重點工程項目淪為大白象,香港害人害己,本身固然受害,而且連累珠海、澳門兩地。

眾所周知,由於建築物料價格不斷上升,加上本港多項大型基建進入施工及趕工期,搶高建築工人薪金,基建愈遲完工,成本愈高。當局早前承認港珠澳大橋超支近五十五億元,這恐怕只是暫時的數字,最終可能遠遠不止此數。基建工程本來是推動經濟發展的動力,如今卻成為庫房不斷出血的傷口,港珠澳大橋固然是超支黑洞,其他項目如高鐵、西九文化區和中環灣仔繞道等也成為無底深潭,公帑如倒水一般,終有花光的一天,納稅人可謂冤哉枉也。

時間就是金錢,效率就是生命,基建工程一而再延誤及超支,恰恰是香港競爭力江河日下的寫照。最令人氣結的是,每次爆出相關醜聞,官僚總是以這樣那樣的藉口搪塞,從來沒有認真檢討和反省。說到底,香港落得今日的境地,政客搞風搞雨拖慢施政固然是禍首,官僚敷衍塞責亦難辭其咎,試想想,如果港府強政勵治,以民為本,反對派即使想拉布阻撓也不容易。事實上,作為港珠澳大橋主要配套的屯門西繞道,至今連走線方案也沒有,足證官僚辦事何其拖拉,何其苟且。

福無私與皆天賜,禍不空生自有招。前特首曾蔭權爵士好大喜功,埋下基建工程嚴重延誤與超支的禍根,今日無良政客以鬥爭為綱,不斷癱瘓施政阻撓工程,兩者同樣是窒礙香港發展的絆腳石,難道香港真的無法逃過沉淪的厄運?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