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Catch me if you can(有能力就來抓我)!」90後型男在醫院扮醫生巡房,演技非常自然,更與護士打成一片。有心理學家指他為「有心思的罪犯」,絕非一時衝動而為,又可能因為無人拆穿他而變本加厲,從而獲得快感。

臨床心理學博士萬家輝分析,假如一個人懂得門路借臨時證件、盜取制服,事後又會將有關物件歸還,以免引起他人懷疑,相信他是個「有心思的罪犯」,他犯案時目標清晰,並且有計劃地部署。若一個人初時可能因對兒時回憶,或者有未完心願,重遊舊地彌補遺憾,「成功咗一次之後,發現原來無人知道我嘅醫生身份係假扮,就會去嘗試第二次、第三次」,而且逗留在醫院的時間亦可能愈來愈長,更會嘗試與護士、病人接觸,從而不斷挑戰醫院及警方,有一種「Catch me if you can(有能力就來抓我)!」的感覺,從中得到成功的快感。

香港家庭心理治療師協會顧問臨床心理專家羅志華則指,一個人如果童年得不到家庭溫暖,例如父母可能「好惡」或曾虐打子女,令子女討厭家庭,甚或離家出走,很大機會對其造成心理陰影,從而令其心理上的防衞機制啟動,做出不同的行為去補償過去得不到的東西,在兒時若在另一個地方能找到他想要的家庭溫暖,例如在醫院得到醫護人員的悉心照顧,令他可遠離家中煩惱,他可能會在情感上對其產生依賴,或有情意結,覺得該處可以找到安全感。在長大後,他們可能就會積極地想辦法重返該處地方。

明知犯法都會做

此外,有人如果未能實現夢想,他們在腦中可能不斷上演「心理話劇」,幻想自己得償所願,「佢哋可能會以為係真,之後付諸實行」。他們或可以很自然就代入「角色」,隨時「呃人又呃埋自己」。他指出,此類人可能會做出一些「挑戰性行為」,即特意挑戰權威,明知犯法的事都會去做,例如冒認別人的身份,用以滿足自己,填補失落的空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