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第二階段膠袋徵費實施,惟不少商戶及市民對新例仍一知半解,有環保組織批評港府宣傳力度不足,令新例推出有難度,市民需要更長時間適應,又指港府環保工作欠整體配套,導致環保成效不佳。有監察團體質疑膠袋徵費成效,有商戶見招拆招,恐造成更大浪費兼擾民。

首階段膠袋徵費於○九年七月推行,六年來徵收的膠袋稅逾一億六千萬元,環境局數據顯示,於首階段膠袋徵費計劃實施初期,一○及一一年平均收到二千六百萬元膠袋稅;但一二年以後,徵費數字急升至每年逾三千萬元,去年接獲的款額最多,達三千五百萬元。

政府打錯環保算盤

第二階段膠袋徵費實施後,近期膠袋的訂貨量雖然減少一成,料膠袋徵費全面實施後,業界訂單將進一步跌兩成,但紙袋的訂貨量急升兩成。生產紙袋需要伐木,經過漂染,浪費食水,導致其他環保問題,港府環保算盤變為「右手打左手」。

長春社副總監黃子勁稱,第二階段膠袋徵費比首階段複雜,惟港府年初才開始宣傳,力度不足,不少商戶及市民在實施初期仍不清楚有關規定。他稱,市民需要更多時間改變生活習慣,港府使用播放廣告、短片、聲帶等傳統的宣傳方式難以令人掌握訊息,尤其一些不支持膠袋徵費人士或長者,因此必須加大宣傳教育力度,派員落區向市民解釋及宣傳,並從教育着手。

港府的環保工作以徵費為主,黃子勁批評環保工作欠缺整體配套,成效存疑,港府推動回收業不力,被回收的垃圾往往被送到堆填區,令人感到回收工作白費心機,難以吸引市民配合。

「107動力」召集人何民傑質疑膠袋徵費成效,首階段膠袋徵費實施後,在連鎖超市派發的背心袋大量減少,但據環保署在堆填區統計數字,同期的保鮮袋、不織布袋、垃圾袋和平口袋大幅增加。第二階段徵費範圍擴大,預料令更多不織布袋氾濫,或更多生產商以預製膠袋包裝貨物,亦有商戶以紙袋代替膠袋,造成更大浪費。

首階段膠袋徵費徵收金額每年遞增,反映徵稅並沒有減低市民使用膠袋的意欲,何民傑批評港府未做好源頭減廢及回收工作,膠袋徵費只是環保騷,擾民的措施,治標不治本。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