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通識教育科中學文憑試於四月一日舉行。「卷一」三條必答的「資料回應題」,自二○一二年首屆以來,並無直接提及本地政治爭議(第三題問及內地旅客的不文明舉止,卻指明考生要集中解釋國際旅遊趨勢的「全球關注點」)。親建制的梁美芬議員,仍然批評今屆不設政治爭議的必答題,只是「應酬」關注團體訴求。

自董建華時代起的教育改革,詬病不少。可是,並非一無是處,通識教育科的《課程及評估指引》第四頁表示:「多角度思考……幫助學生成為獨立思考者……發展與終身學習有關的能力,包括批判性思考。」那是針對過往香港「填鴨式教育」的弊病,要求學生死背資料,以致他們思維僵化,難以適應瞬息萬變的資訊時代,改革方向正確。

可惜,上述通識教育科的理想,本來就是與親北京陣營不容獨立人格的思維方式背道而馳。自二○一四年佔領街頭抗爭結束後,建制派政客不止一次要求取消通識科。

十年前擔任教統局常任秘書長時,積極推動通識教育科的羅范椒芬,竟也打倒昨日之我,批評通識科「異化」、「偏向純粹研究政治」、「偏向某方面資料搜集」。他們試圖以單向的親共觀念灌輸取代通識,是開時代的倒車!

推行了數年的通識科確是問題叢生,但建制派和泛民主派經常糾纏於文憑試的政治意識,都是捉錯用神。問題核心實與教育局方面的整體政策有關,明天續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