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磡舊區的殮葬行業林立,包括殯儀館、骨灰存放單位等。每逢清明、重陽,前來拜祭先人的家屬在街上焚燒香燭,煙灰飄揚,食物環境衞生署特別在春、秋二祭於福澤殯儀館提供公眾化寶爐服務,但居民促當局將該項服務擴展至平日亦向公眾開放。由於有大批市民昨早到場拜祭先人,令區內各長生店均人頭湧湧,動輒需要輪候近兩小時才由各店人員將先人的骨灰取出街外拜祭,他們均希望當局加建骨灰龕場讓先人遷入。

未輪候到公營龕位,市民只好把先人骨灰存放在長生店內,於店外拜祭。

不少骨灰暫存在長生店內等候移奉骨灰龕場。

鄧太盼當局取締紅磡區內無牌骨灰龕場。

陳先生為先人輪候公營龕位兩年,被迫將骨灰暫存長生店。

不少市民昨趁清明節到位於紅磡必嘉街的多間長生店拜祭先人,街上煙霧瀰漫,多間長生店外大排長龍等候拜祭先人。將先人骨灰存放在店內逾兩年的陳先生夫婦指,輪候公營龕場多年,雖然剛抽得和合石龕場的龕位,但最快要今年尾才能安奉,坦言每逢拜祭都要久候近兩小時,待職員取出先人骨灰,再等候其他市民拜祭完畢,才能把骨灰放在店外臨時祭台上香,甚感不便,促當局盡快加建龕場,令先人早日有葬身之地。

修廟宇例放軟手腳

有團體以問卷訪問一百零三名紅磡區居民,一成三居民說所居住的大廈內有存放骨灰的單位;七成八受訪者認為這些單位為居所帶來環境、衞生問題;七成更指心理產生很大壓力。居民鄧太說,期望當局盡快取締無牌經營者,延長公眾化寶爐開放時間以改善區內空氣質素。

另外,本港骨灰龕供不應求下,不少寺廟有營辦骨灰龕場,經當局審視後獲評定為表二註冊級別,各界關注骨灰龕法案大聯盟關注現時不少骨灰龕場借廟宇之名「辦陰事」,稱當局不能以尊重宗教自由作擋箭牌,推卸監管責任,更批評《華人廟宇條例》修訂是「放軟手腳」,私營廟宇自決是否向港府註冊,等如「放生」違規骨灰龕場繼續經營,令孝子賢孫蒙受損失。聯盟去年底曾接獲市民投訴指龕場銷售龕位時,未主動披露要補地價,涉及不良營銷手法,建議海關介入調查。港府去年六月向立法會提交《私營骨灰安置所條例草案》,建議設立發牌制度,規管私營骨灰安置所,但草案仍待立法會審議及通過。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