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公營機構的主事人不和公開化,據報所涉並非私人恩怨,乃管治理念之爭,是商業盈虧為重,還是公眾福利為重。這樁公案發於當事人,根源卻在政府形態及定位,討論政府的角色,流行名言是「小政府、大市場」,實際情況又如何?答案卻是:完全走樣,不倫不類。

不妨看看港鐵。這個公共運輸機構上市後,本應變為私營化上市公司,但由於政府是最大股東,在市民意識中,港鐵就像仍是政府話事的公營機構,角色存在矛盾。港鐵工程超支終歸要政府包底,不是股東上身;調加票價又強調上市公司股東利益,政府不便干預,難免備受非議。

房屋市場也因政府介入太深,一方面自陷與民爭利,另方面被迫負起樓價高企的責任,以致介入愈來愈深,不能自拔。政府究竟要做商業機構還是公共服務提供者?已經說不清道不明。政府孭着那麼多半官半商的企業機構,實際深度介入商業運作,還算甚麼「小政府」?

在此情況下,政策難以清晰,力合不到一起,如何管治、發展,上下一齊渾渾噩噩。公營機構主事人鬧矛盾已是小菜一碟,嚴重的利益衝突每日都在發生,一如港鐵未來不僅超支包底,還有延遲竣工、會否成大白象等責任,帳終要算在政府頭上。政府角色不倫不類,必自陷困境自食惡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