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律己以嚴,待人以寬。」談談你對這話的看法。

上述是一九九五年中學會考的中文作文題目,當年的考生看得明白也好,看不明白也罷,當時香港考試局的擬題者不會替你將引文翻譯作白話,因為考生理應有能力看懂文言。

直至二○一三年,考試局已易名為考評局,擬題者仍覺得不必將作文題中的文言作語譯。該年的其中一題是:「我曾參與一次活動,當中的經歷令我覺醒過來,明白到『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這道理。」根據以上描述,試以你的經歷和體會,寫作一篇文章。

在上述題目中,考評局仍沒有將「己所不欲……」一句作語譯。可惜,這原則堅持到今年便不行了。今年作文的其中一題,開頭先引用古人所說:「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接着,題目馬上就該句作了足足二十多個字的白話語譯,似乎生怕學生連這麼簡單的一句也無法解讀。

考評局的擔心當然並非多慮,筆者接觸曾考過一三年文憑試的學生中,確有不少問過我何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真教我哭笑不得。經過當年一役,或許考評局當真明白到情況的嚴重性,所以今年公開試再出帶有文言的作文題,便索性附上語譯。

以往會考,中文科設有文言課文,學生有中四、中五兩年時間日夕浸淫,所以對古文的理解能力尚算靠譜一點。後來,公開試取消了文言必讀課文,學生的古文水平便如決堤般下降。大家可別忘了,以往的中學會考在中五階段舉行,如今的文憑試是在中六舉辦,這就是說,今日中六生的文言水平,還不如當年的中五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