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癌是本港第六常見的癌症,以往患者需要開刀切除腫瘤及胃部。中文大學賽馬會微創技術培訓中心主任趙偉仁本身是治療早期胃癌的專家,他於二○○三年從日本引入「內鏡黏膜剝離術」(ESD),當時日本對技術及儀器仍較封閉,趙卻成功贏得日本教授信任,令本港病人亦可受惠於微創治療早期胃癌。他笑言:「要得到別人信任,除咗勤力,我諗唔到其他方法。」趙偉仁自○五年起加入中大任教職,○七年起開展ESD培訓課程,每年約有一百名醫生參加,冀技術薪火相傳。

內視鏡手術已發展至3D影像,令醫生做手術時更得心應手;圖左為微創技術培訓中心主任趙偉仁。

中大微創培訓中心成立十周年,已培訓逾萬名外科醫護人員。

趙偉仁指出,十多年前本港對早期腸胃癌仍未十分關注,但日本因胃癌病發率高,早於六十年代已有早期胃癌篩查,治療也較領先。○三年在聯合醫院服務的趙偉仁獲得海外培訓機會,到日本及美國交流。日本向來對醫療技術高度保護,檢查及切除早期腸胃癌的「內鏡黏膜剝離術」專用儀器「軟鏡」並不外流。

進化版ES D無創切胃肌肉

趙偉仁稱:「其實日本人係怕外國人會亂用,影響病人利益同安全。」他極力爭取日本「師傅」的支持,將技術帶回香港,「當年每朝七點返醫院,跟隨日本教授做嘢跟到夜晚九點,日日都係咁!」他亦藉此盡力吸收當地專家的醫術,「唔可以係咁意睇吓就算,要學埋點診斷,否則得個技術都無意思。」最終,趙偉仁獲師傅的信任,更自掏腰包購入軟鏡。

回港後,趙偉仁有感中大可以將有關技術發揚光大,於是他在○五年加入中大醫學院。他感激當時掌管中大外科部的小組主管吳國偉教授支持他發展新技術。趙偉仁於一○年再引入「進化版」ESD,即「黏膜賁門肌口切除術」,主要治療食道下括約肌失馳症,此症病發率每十萬人只有零點三人,患者的胃肌肉收縮後無法鬆弛,過往需開腹把部分肌肉切除,新技術則透過「開隧道」方法,儀器經食道進入胃部,無創地切除胃肌肉,中心於去年底開始展開培訓。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