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離最近的地方「路途」最遠。很多情況下,人與人之間關係和諧與否,關鍵不在距離,而在了解與溝通。最近有兩輯香港人在內地的「奇遇」頗有代表性,兩地交流愈來愈頻繁和方便,但因固有概念與思維引起的誤解,往往妨礙了雙方正常的了解與溝通。

有位自稱三十出頭、有大學學歷、擔任文員的港男被父親要求北上娶妻,本以為港人身份好「馨香」,豈料當年爭崩頭,如今冇人吼。北妹要求隨內地經濟水漲船高,一個高中畢業的農村姑娘也要收十萬人仔禮金。搵港女人家看不上,找北妹自己娶不起,港男實在無奈。

另有港人月初到大連訪友,以為內地生活水平低,物價遠不及香港,身上只帶一千元人仔,連信用卡也沒有,拿着往返機票便展開九日之旅。誰知朋友未見到,住了一晚酒店便「乾塘」,無錢找數只好找警察,被轉往收容乞丐的救助站然後再送返香港。此事被內地民眾當笑話瘋傳,有人質疑,如果內地客在香港有同樣遭遇,會否如此「好彩」。

從港客到港燦再到港乞,隨着內地社會和民生不斷發展和改善,香港在內地人心目中位置的變化,普通港人未必感受得到,但是經常北上搵食的幾十萬港人感受至深。兩地關係惡化,他們首先「躺着中槍」,距離愈近,傷害愈深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