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七日,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中共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接見香港代表團時,大談北京以東江水「救港」之「恩德」,形容為香港經濟起飛的根基;但是在回應供水非免費的論點,只是四両撥千斤地說「不是一個可用錢算帳的問題」;最後更稱中共各部門一直是「千方百計保護着一江清水向港流」。

上世紀六十年代起的香港經濟起飛,乃因為其時有源源不絕的南來難民,提供廉價勞動力,令本地的輕工業產品,在國際市場具有競爭力,那些難民(連同建政早期主要來自上海的資本家)是逃避共產黨的暴政而來,也說得上是北京的「功勞」,但張曉明當然提也不敢提!

公元二千年,廣東省國企粵海陷入財困,需要債務重組,於是把東江水港方付費注入其中,從而獲得穩定收入,此乃變相以香港公帑「拯救國企財團」。比起前十年的東江水價,已經上漲約近一倍,此後至今的年費價格升幅,同樣是接近一倍,現已差不多達到四十億港元,假設起初供水確是「恩情」,到今天已經本利歸還有餘,又豈能不「以錢算帳」?

至於「一江清水向港流」的讕言,單是過去五年來,《東方日報》已六度以頭版專題報道,供港東江水的嚴重污染,以至含有劇毒的問題。過往宣傳電影的戲名《東江之水越山來》,如今淪為「東江污水越山來」!

張曉明試圖「動之以情」修補兩地裂痕,理據站不住腳之餘,還要自吹自擂,怨恨中國大陸的港人日增,又能怪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