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地質公園於二○一一年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接納,進身成世界地質公園網絡成員,今年將面臨首次四年一度的評估。事實上,每年到訪地質公園的遊客數目超過一百萬人次,但過往不時被批評配套不足,洗手間亦欠奉,更有遊客破壞自然環境。究竟在發展旅遊業的前提下,如何能平衡生態發展﹖

顧問老師:歐陽凱琳

Q:地質公園進身世界級對本地旅遊業有何幫助﹖

A:擁有世界級地質公園對吸引本地旅客未必有具體幫助,因為愛好大自然的港人早已知道及到訪該些地方,不過在吸引外地旅客的作用就相對較大,現時有不少歐美及日本遊客專誠到香港遊山玩水。

Q:有聲音批評地質公園的設施及配套不足,你同意嗎﹖

A:政府如要推廣地質公園成為旅遊景點,公園應集中一個範圍,興建有限度的基本配套及設施,例如加建碼頭及公廁方便遊客,其餘地方則盡可能保持原貌,以免造成破壞。

延伸思考

1.發展旅遊業及生態保育如何作出平衡﹖

A: 發展旅遊無可避免會對自然生態造成破壞,只能在當中取得平衡,例如觀光方法可用觀光船代替登島,或政府可將旅遊點發展成文化保育及歷史方面教學用途,起用持牌的旅行社,培訓專業導遊,發展文明旅遊,提升旅遊點的價值。

2.本港地少,郊野用地對港人有何價值﹖

A:郊野用地是港英政府保留給港人的用地,讓港人能以低廉的代價享受大自然,與一般消費娛樂截然不同,對港人有特殊的意義及價值。

3.政府應否限制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邊緣土地的用途及發展﹖

A:絕對需要。旅遊點的配套中,並不止於在旅遊點上的設施,周遭的環境亦牽涉在內,若然在郊野公園及海岸公園的附近土地興建人工化設施,已經破壞當地自然景觀,在推廣自然景觀的前提下無疑是自打嘴巴。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