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政司司長昨天公布新一年度的預算案,當中較受關注的便是有甚麼紓緩措施。的確,像前幾年的預算案一樣,財爺也適量地派糖,由公屋免租一個月、額外發放綜援等津貼,到寬免差餉、寬減薪俸稅及利得稅,務求減輕中產及基層市民的負擔。但筆者認為,大家更應聚焦政府如何投放資源,持續發展經濟,為市民改善生活。

預算案指出,本財年盈餘料為六百多億元,在可預期的財政年度估計亦可錄得盈餘。在預算案中,可以看到政府對社會及經濟多方面作出投資,值得一提的是加強投資推動創意及文化藝術產業。香港在創意產業上一直處於被動,雖然擁有一定的基礎及優勢,但多年來不斷落後於鄰近地區。例如香港的服裝供應商一直在全球時裝供應鏈中有舉足輕重的地位,香港的電影娛樂事業歷史悠長,曾出現如李小龍、成龍等國際巨星,但現今香港的時裝業及文化產業卻比不上南韓。箇中原因有很多,但政府的投入程度是主因。雖然香港實行資本主義制度,政府的身影不宜充斥市場,但要有效推動創意產業的成功,需要增加培育創意人才的土壤以及以香港品牌開拓市場,政府在這裏便有着不可取替的角色。筆者歡迎預算案中對創意產業的投資,但力度太小,希望未來在金額及深度能大幅增加,才有望在全球激烈競爭環境下讓香港的創意產業得到適當扶持。

除了在創意產業的投放,預算案也提出在創業及整體人才培訓上投放資源。雖然取向正確,可惜資源不足,未必得到可觀成效。政府有着不錯的社會資源,在此時更應為未來發展定向,評估風險,大力投放資源,為未來的香港社會賺取更豐厚的回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