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二○年新文化運動期間,錢玄同在《新青年》雜誌撰文提倡簡化漢字,同期魯迅亦有提出「漢字不滅,中國必亡」和應。由於當時中國處於軍閥割據的「次殖民地」狀態,知識分子出於憂患意識,率多提出過激主張。

一九三五年,中華民國教育部公布《第一批簡體字表》,採用錢玄同所編《簡體字譜》二千四百多字中的三百二十四個,翌年遭時任考試院院長戴季陶強烈反對而作罷。

抗戰期間,中共開始在其控制區域推行簡體字,並於建政後推行至整個中國大陸,他們甚至有完全廢除漢字,改用拼音文字的長遠計劃,只因後來中蘇交惡不了了之。

當中國仍在分治狀態,中共卻先推行簡體字,客觀效果是加深了中國大陸與港台的政治與文化鴻溝,不利他們口中的「和平統一」或「人心回歸」工程。惟出於「簡體即進步,繁體即反動」的「寧左勿右」心態,中共一意孤行推動漢字簡化,並於文革末期至「兩個凡是」的華國鋒時代推動「二簡字」,到他下台後才廢除。

近年電腦中文輸入法普及,已使簡化漢字便利書寫的論點失去說服力,據最近新浪網「你支持漢字繼續簡化嗎?」民調,有近六成網民表示「比較喜歡繁體字」,近八成反對繼續簡化。但最近中國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員周溯源卻重提進一步簡化漢字,稱「讓中文瘦身健美,更易走向世界,發揮國家軟實力」。此主張令人聯想起「二簡字」背後的極左黑暗時代。如中共逆民意而行,採納周的建議,相信早晚會吃大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