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華人的重要節日,春節正日益全球化,原因不外有二:一是華人、華裔遍布全世界,在地域的分布本就甚廣;二是中國人春節外遊客量大,海外商人宣傳促銷,也強化了當地春節氣氛。近年因為政經原因,不但當地洋人加入華人社區節慶活動,西方或新興經濟體政要也在春節高調參與,或出席華人社區活動或致賀。羊年春節,美國總統奧巴馬就向華人致賀,顯見春節走向全球化。

春節中華民俗全球化,是中國資金流、人流全球化的必然。當中發展也是自然而然的,見不到需要官方層面的推動。與此相比,近年熱潮一時的「孔教出海」卻是另一番遭際。本來在西方愈辦愈多的孔子學院,逐漸引起當地政府抵制,多間已被迫停辦,原因顯然是政治考慮,主要認為超出學習中文範疇,成為推銷意識形態的工具,切中西方神經。

其實,就算在內地,「獨尊儒術」都是有爭議的,寬泛地看是各派共融,狹隘地看哪一派都「爭寵」,謀求官方認同成為主流。在西方,儒教理所當然成了異類,即使沒摻入現代政治意識,都引起教派排擠,加入政治元素更顯敏感。顧忌中國崛起,西方對商業推銷已處處設阻,對文化侵入更不能等閒視之。孔子學院若民辦緩進,像春節民俗般潛移默化潤物無聲,可能效益更好。事實證明,不論商業或文化謀走出去,民辦始終比官辦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