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面對中共的強硬態度,泛民內的所謂「溫和派」,仍是死心不息,自作主張替港人尋找委曲求全之道?

回望「雨傘革命」後期,知名學生領袖面對群眾質疑,反問人們是否有武裝革命的準備,沒有的話便繼續照社運界的老路走。可見香港人不論政治冷感、親泛民或建制,他們都認為香港與中國之間的實力對比懸殊,硬拚毫無勝算,才會走各自的保守退縮之路。

然而,政治鬥爭不一定要兵戎相見,亦可在文化及制度層面交手。以走私水貨問題為例,其根源是中國大陸的極權制度滋生貪腐,令黑食品等劣貨橫行,令當地民眾對國產日用品信心盡失,連頭號官媒《人民日報》,竟也不顧基本國格,點名推薦香港各區辦「物美價廉」年貨之地點,公然帶頭把自己的社會問題轉嫁予香港,結果火上加油,使「雨傘革命」後的街頭抗爭走入社區。

二○一三年初,本土派在遊客區用「唱紅打黑」形式,高呼「愛祖國用國貨」的口號諷刺陸客。近日該口號在屯門重現,終於教共產黨沉不往氣,《人民日報》失態批評該口號為「侮辱性的行為」,渾忘「中國夢」的民族主義號召,自打嘴巴,醜態盡出!

參與反走私水貨抗爭的團體「熱血公民」,早已採用「文化抗共」為其主要理念,溫柔敦厚,不必喊打喊殺,為行動提供理論基礎,一如記者Richard Scotford在屯門的觀察,這種抗爭是「現時香港所發生最有力量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