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地電視台各種各樣的綜藝節目很有人氣,有人突發奇想,將電視節目剪輯成電影,讓觀眾「進影院看電視」。這引來傳統電影導演的擔憂,馮小剛就是其中之一。

馮小剛稱,「這種野蠻地掙錢是對嚴肅電影的挑戰和冒犯,對於導演來說沒有技術含量,對於演員來說更談不上演技」,「這種錢,很畸形」,「這是電影的自殺」,「五天弄一部電影,還在大銀幕上看,電影局通過,不妥」。對於力挺「綜藝電影」的《人民日報》,馮小剛也不放過:「《人民日報》尊重人民幣,這倒是情理之中的事。」

馮導演歷來敢言,有「小鋼炮」之稱,但是《人民日報》豈容他人叫陣,譏諷馮作為商業片導演,卻瞧不上綜藝電影,「有烏鴉說豬黑嫌疑」。

一方是黨的最高級別宣傳機器,一方是內地最具票房號召力的導演之一,兩者你來我往,甚是熱鬧。馮導更將火頭引向電影審查是不是有法可依的問題,還藉機透露了這樣一個細節:他所執導的《溫故一九四二》,因為審查官禁用「溫故」,在公開放映時變成了《一九四二》。

《一九四二》講的是中國抗日戰爭背景下的一場悲劇。一九四二年至一九四三年,河南大旱,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該片還有當時的國民政府禁止報紙報道河南大饑荒、政府救災不力等劇情。審查官何以對「溫故」二字如此敏感?馮小剛沒說,也無需說。

曾經出現在「萬惡的舊社會」裏的那場悲劇,在「幸福的新中國」也曾發生。一九五九年下半年至一九六二年上半年,內地出現大饑荒,幾千萬人餓死,河南更是重災區之一。出現慘劇的原因,劉少奇歸結為「三分天災、七分人禍」,但官方至今仍極力掩蓋這段歷史,將其與同樣造成巨大災難的反右、文革,設為輿論公開議論的禁區。

禁止「溫故」的背後,是不准產生「知新」的聯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