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受重傷的中華白海豚「希望」死了,讓不少人傷心,也可能被別有用心者利用。當初這條白海豚被發現時,已是傷痕纍纍,包括脊椎多處重創,尾部幾乎斷裂,無法潛下,更不可能獵食,正常的做法是順其自然。不過,因為傳媒廣泛報道,引起高度重視,有人捕捉白海豚予以救治,當然是出於好心,但追捕、運送的過程其實是第二度傷害,加速其死亡,這是好心做壞事。

更加莫名其妙的是,明明白海豚奄奄一息,危在旦夕,卻被命名為「希望」,予外界的印象是有機會治好。結果是希望愈大,失望愈大,如果當初命名為「加油」或者「努力」,是不是更理智一些?

現在甚麼都政治化,白海豚之死有機會被大做文章。反對興建機場第三條跑道的最大阻力,在於有人聲稱有關填海區域,正是中華白海豚的棲息地,一旦填海,白海豚將面臨滅絕危機。其實誰都知道,白海豚的歷史比人類還長,牠們有自己的生存之道,整個海洋都是其家園。不能說三跑對牠們絕對無影響,但也沒有必要誇大其辭,白海豚不是傻子,而是會尋找到新的家園。事實上,海豚的智力不僅在動物中無出其右,可能也比某些自稱的環保人士要好,更不會蠢到好似宅男宅女一樣,永遠走不出自己的蝸居。

物競天擇,適者生存,過度的保護只會傷害原有的生命活力。君不見,圈養的動物因習慣了依賴人類,飽食終日,一旦放生在野外,就可能因不懂捕獵飢餓而死。白海豚也是如此,牠們也許不需要人類多管閒事,不需要別人替牠們瞎操心。事實證明,輪船對白海豚的威脅,比填海大得多。

近年來,各種環保組織百花齊放,個個打着正義的旗號,然而資金來源卻非常神秘。正如當年的保護海港協會,幕後支持者竟然是地產商,目的當然不止是保護海港那麼單純。如今借白海豚說事的,真的是為着白海豚的福祉着想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