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民黨湯家驊議員,二月六日在其報章專欄,以「密室政治」為題撰文,為自己堅持與北京中間人接洽、尋求妥協的路線辯護,並以前中華民國國家安全會議秘書長蘇起的新作《兩岸波濤二十年紀實》為例,指出上世紀九十年代初,兩岸以「海基會」及「海協會」的「白手套」正式會談前,已有「民間協商」及「密使會」等秘密管道為僵局打破缺口,其後才得以破冰。

誠然,政治沒有永遠的敵人或朋友,只有永遠的利益。但弱勢一方與強勢一方談判,必須有高超的政治手腕,不然易成吃虧的一方。就借用湯家驊所舉之例,當年兩岸關係解凍,乃因台灣取消戒嚴,開放黨禁,而中國大陸亦開始經濟改革開放,對台商而言是不可錯失的機遇,結果才出現「九二共識」這個妥協。

然而,北京高舉的「九二共識」,強調只有一個中國及反對台獨的部分,有別於台方強調的各自表述及擱置主權爭議,同時中共並沒有放棄對台動武的選項,部署針對台灣的導彈一年比一年多,中華民國依然被外交孤立。此外,當時中華民國總統及立法院尚未實現直選,其時的兩岸妥協實欠缺民意基礎,至今仍被人質疑;去年「太陽花學運」已證明,台灣經濟一面倒依靠中國大陸,只對少數台商及中共積極統戰的政界人物有利,且已引起民間反感。

況且,台灣與中共會談,背後有軍隊作後盾。香港的所謂「溫和民主派」,全盤否定勇武抗爭,毫無實力上談判桌,猶如空槍上陣,現在湯家驊所追求的妥協,與無條件投降有何分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