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彈丸之地,過往多次有日軍二戰炮彈出土。翻查資料,一九四一年日軍攻港觸發的香港保衞戰,當時駐港英軍首要為固守港島,九龍及新界的醉酒灣防線僅作拖延,以空間換取時間讓英軍撤離。為盡快攻佔港島,日軍多次向跑馬地黃泥涌峽、渣甸山等推進,並沿大潭紫羅蘭山南下淺水灣、深水灣及壽臣山,並在港島北聶高信山打開缺口,故「重見天日」的日軍炮彈,多來自上址主戰場。

最經典的「出土」炮彈要數去年二月,跑馬地有地盤工掘出一枚長埋泥土七十年、內有千磅高爆炸性黃色炸藥的美軍二戰空投彈,由於炸藥及引爆信管有效,可摧毀十米半徑範圍內的建築物。警方爆炸品處理課人員未有即場引爆,選擇採用水力磨沙切割,以低溫方法抽出炸藥銷毀,期間需疏散方圓二百米內逾二千市民。

摩星嶺發現日軍炮彈

一三年一月,酷愛軍事考古英籍男子Craig Mitchell,與女友及愛犬到西區摩星嶺行山,期間愛犬突向山邊斜坡吠叫,結果Craig在百米外山邊,發現一枚半邊彈殼外露地面的二戰日軍炮彈,在四百米半徑範圍仍具殺傷力。警方緊急疏散逾五十人,更待山下兩間學校放學後,才即場引爆。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