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與一群同是從事教育工作而有哲學訓練背景的朋友,致力推動將哲學教育融入通識教育之中。並不是很多人明白哲學與通識教育之間的關係,也並不是很多人能理解這項工作的意義,這是無可厚非的,要了解哲學讀些甚麼已經要大費一番唇舌,更遑論明白通識與哲學兩者的關係了。

香港通識教育研究及發展中心 總幹事范學軍

讀哲學的人,除了從事哲學教育本身之外,很少人會期望畢業之後能從事與哲學直接有關的工作。不過,二○○九年當教育局說要推行通識教育,是一個讓筆者發揮所學的契機。

當局推動通識科的目的,除了擴闊學生的知識基礎外,最重要的就是要打破過去分科學習,對學生思維模式上的片面性和局限性。

過去文理分科,筆者中學時代,唸文科的同學和唸理科的同學,是完全可以非常明顯地看出來,因為思維的傾向性非常明顯。文科同學覺得理科同學不懂人情世故,對歷史時事漠不關心,理科同學又覺得文科同學想事情性常不切實際。

可惜這種傾向性並不利於全人發展,在現實社會中,必需文理兼備,才能有效處理生活、工作上的種種問題,因為現實本身是一個整體,就好像太極圖,有陰有陽,有對立有統一。所以通識科的跨學科特性,是一個核心的特性。

而所謂有六個單元之分,即〈單元一:個人成長與人際關係〉、〈單元二:今日香港〉、〈單元三:現代中國〉、〈單元四:全球化〉、〈單元五:公共衞生〉和〈單元六:能源科技與環境〉,只是管理、行政上的考慮,給教師大致的範圍,以免教學內容過於自由。

三年前,通識科考試開始出一些政治性很強題目,該題有三部分,先要求考生根據某大學所做的「香港人認為立法會哪一政治組織最能代表或保障他們的利益」和滿意程度的民調,分析港人對政治組織看法;接着再依據一段關於建制派與泛民主派勢力分歧的新聞摘要,解釋上題答案的理由;最後要就「本港有不同政治組織,因而提升港府的管治效能」說法,說明有多大程度同意。當時很多還因循於當局所訂六個單元的內容的學校,方才如夢初醒:出題目根本不是受既有的單元內容所限。

實際上,任何的問題都可以解釋成與六單元中之一個有關,關鍵在於問題的設計要能達到分辨出學生能否做到思考嚴密、推論合理的要求。沒有爭議性的議題,是很難做到這點的,而具爭議性的議題,不外道德倫理、政治、宗教。以上三者中,宗教不適合作為考題,道德倫理稍嫌抽象(但亦不是不可能作為題目的,筆者估計倫理性強的題目早晚都會出現的),政治性題目就最適合不過了。

那麼,通識科的跨學科特性,又怎樣與哲學有關?篇幅所限,下次再談。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