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質事件發生後,日本主流媒體一面倒譴責恐怖主義暴行,第一大報《讀賣新聞》社論標題為:無法容忍伊斯蘭國的國際犯罪;有媒體更順勢撐安倍的擴張思想,認為當務之急是設立人質救援法案,以及創建對外情報機關。不過,當地一項民調卻發現,多達八成人認為兩名人質被殺是咎由自取。

事實上,主流媒體未必代表主流民意,特別是當涉及政治正確時,別說媒體,有時連民調也不可信。一九八二年,洛杉磯黑人市長布萊德利代表民主黨角逐加州州長,選前民調一致看好,甚至有報紙預早印好了翌日頭版,大事報道布氏勝選的新聞,豈料結果一出,布氏竟是逆轉敗。事後學者分析,雖說民調是匿名性質,但誰也不願意負上種族歧視的惡名,一到投票站,票投哪位候選人,只有天知地知自己知,那時候才不管政治正不正確,這就是著名的「布萊德利效應」。

說回人質事件,其中一位遇害者是戰地記者,說他咎由自取未免有些涼薄,但日本人深受儒家思想影響,儒家提倡「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內聖外王」,說的都是先管好自己,行有餘力再操心別人的事不遲。據報日本政府在國民遭IS殺害後,首次根據《護照法》,派員前往新潟市沒收一名攝影記者的護照,阻止其前往敍利亞,相信不少人心裏是認同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