隱蔽青年將自己收收埋埋,自信心低也多有自卑心態,其中曾接受電視訪問的隱青「阿源」,便曾稱「這些機會不是我的」和「我覺得自己是零」,由此紅爆網絡成為「名人」。幸有指「阿源」其後經努力,終成功「脫毒」找到工作,更找到心愛伴侶。有精神科醫生認為,當局應做好青年政策,因只要增加青少年的工作機會,給他們信心和看到希望,相信隱青便可大為減少。

精神科專科醫生丁錫全表示,隱蔽青少年主要有幾類,其中一類為有學習障礙或成績欠佳的學生,另一類則是情緒有問題,他們在校園遇到欺凌,與同學或老師相處有問題,便會選擇逃學躲在家中;至於另一類隱青,則是已離開校園,他們大都屬「雙失」青年,因未能考入大學,學歷低工作選擇和機會少,而其四、五十歲的父母則仍有工作,便索性匿在家中,沉溺網絡世界。

促訂青年政策助就業

至於如何協助隱青「脫隱」,丁醫生則稱,如仍在學的隱蔽青年,應鼓勵他們重返校園,舉例如學生是因學習遇問題逃避,校方便可考慮是否在功課上作調適。

至於雙失青年,當局就應該制訂合適的青年政策,增加青少年的工作機會,「但如果個『隱青』已經三十幾歲,即係佢隨時匿埋好耐,可能已經患上抑鬱症,咁就應該要睇醫生,接受適當的藥物治療,讓他重拾動力。」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