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經濟下滑,民生艱困,但財政有大盈餘。財從何來?還不是官庫富、民間窮。就算不理會理財理念錯對,這狀況的麻醉作用就不可忽視,因為造成昇平的假象令當局不知危機已深。其實近年經濟的許多側面都下滑,說香港滑坡絕不為過。

隨便看看近期數據都有啟示。多項國際機構調查均顯示,香港在競爭力、宜居性等各方面排名逐年下降。當中教育方面,港大曾居亞洲首位,但已被東京及新加坡趕過,全球排名由一○年的二十一位跌至四十三位,降速不可謂不震撼,表明除了經濟硬指標下跌,關鍵的軟實力也在快速敗落。

又如聯合國世界旅遊組織去年年結報告公布,一三年全球國際旅遊收益最高的十大經濟體的表現,香港雖上榜卻只能包尾,排名更較對上年度微跌一位;反觀澳門卻能穩守第五位。作為經濟硬件的旅遊業也在悄然下滑,恐怕漸難作經濟支柱憑藉。

最為臉上貼金的年度最自由經濟體排名之首,雖維持了二十一年,去年也僅比第二位的新加坡多零點二分,顯出王小二過年、一年不如一年的態勢。這指標反映經濟內在「健康」漸生病變。與各項指標下滑相反,香港政治狂熱快速升溫,或許可以反過來解釋香港滑坡的原因。不合作運動阻礙創科局創立,政府要打造經濟另一條腿舉步維艱,在在揭示香港病變有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