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陣前日發起爭取真普選大遊行,結果雷聲大雨點小,儘管事前開動所有宣傳機器呼籲民眾上街,結果警方指高峰期有八千八百人參與,民陣公布的亦僅一萬三千人,遠少於原先預計的五萬人。遊行人數少有遊行人數少的好處。你看,每逢人數上到十萬計,各方均會大費周章弄一個對自己有利的數字。今次只有區區萬人,搞手們即使臉皮再厚,斷估也不好意思說成十萬吧?警方也犯不着拿可憐的公信力「較飛」,刻意報細數招罵,於是,一場有關遊行人數的口水戰得以避免,市民耳根也樂得清淨。

當然,「失敗」也總得有個說法。民陣發言人稱,今次遊行冷清,估計與有部分市民希望以更激進方式抗爭有關,呼籲當局勿誤判市民接受「袋住先」。此話恐嚇意味甚濃,潛台詞無非是今天你睬我哋溫和派都傻,當心日後抗爭的人「唔係人咁品」。理論上,一場運動好比踢波,前鋒中場後衞各司其職,「溫和」與「激進」理應互相打掩護,可揆諸香港政治現實,泛民內部各派視彼此為眼中釘,如何侈談「合作」?此番話想來屬靠嚇居多。

倒是戴耀廷說了句公道話:市民需要休息。是的,金屬尚且會疲勞,更何況市民歷經兩個多月的佔領,早就折騰得夠嗆了。再說,現在當局不是放出讓步聲氣了麼?人們又不是有過度活躍症,為甚麼非得鬧出動靜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