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部分港人買樓幾乎是只問價錢,不問大小,只要是五百萬元左右的,就覺得合理;四百萬元左右的,就認為低廉;如果是三百萬元有交易的,就更加以為是天上掉下來的大餡餅,馬上飛身撲去噬咬。這類的所謂低價房,實用面積往往只得一百多到三百來平方呎,平均每呎售價高達一、二萬元,與部分豪宅無異。市場上「劣幣」與「良幣」的價值竟然相同,這無疑是經濟學上的畸形現象。

梁班子上台後,低價房升得特別急,造成上述現象,他們確要負上部分責任。香港買賣樓宇印花稅的稅率向來是按樓價高低而定,樓價愈貴,徵收的比率愈高。梁班子上任後,為了壓抑樓價,對購買第二套房的人徵收雙倍印花稅,導致買貴價樓的成本大增,買入低價房則相對「抵玩」。譬如購入一個價值二百萬元的第二套房,印花稅須繳三萬元;而購入一個價值二千萬元的第二套房,樓價是前者十倍,但印花稅則遠不止十倍,而是須繳一百五十萬元,竟然是前者的五十倍。

香港人頭腦靈活,投資者尤其懂得「走位」,他們便紛紛將大額的物業投資化整為零,由購入千呎豪宅出租,改為購入數個小單位保值。近年,一位白白胖胖的藝人紅了起來,此君以擔當節目主持和司儀為主,據說每年收入高達一千七百萬元。日前他接受記者訪問,透露自己將遷往一處面積約二千呎的豪宅居住,但只租不買,而他同時卻擁有五個位於深水埗的小單位作出租用途。此君就是醒目投資者的代表。為何他買入大量小型單位?因為印花稅低;為何自住的豪宅反而不買?因為要避開重稅。以此觀之,大家自會明白緣何低價房會出現瘋搶現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