權力沒被關進籠子之前,都可以視作交易「本錢」,甚麽東西都可以買。

繼「權錢交易」、「權色交易」之後,內地近年還流行「權學交易」或曰「權藝交易」,即利用職權沽名釣譽,斂財洗錢,打着「文化活動」與「藝術愛好」旗號,大搞「雅賄」。

內地不少官場中人熱衷通過權力「運作」,在官職外給自己戴上一頂「專家」、「大師」之類的高帽,無論繪畫、書法、寫作、攝影還是音樂,幾乎無所不能,有的甚至要當院士。公務以外還忙着出作品、辦展覽,不亦樂乎。體制內地位愈高,「專業成就」便愈大,更成了「公開的潛規則」。

商人無利不起早,貪官亦然,出名只是手段,獲利才是目的。其中一個典型,是涉巨貪被判死緩的湖南郴州原市委書記李大倫,他先後出了一本個人書法作品集和一本散文集,通過市委宣傳部向當地各級黨政機關強行攤派,大小官員人手一本,僅此一招,短短幾年便進帳三千多萬元。

「不怕領導講原則,就怕領導沒愛好。」當年大私梟賴昌星了解到廈門海關原副關長接培勇的「雅趣」後,重金購下國內九名知名畫家聯合創作的名畫《牡丹圖》奉上,所獲「回報」之高可想而知。行賄者重錘出擊,一擲萬金,不是為培養貪官「藝術細胞」,而是為了刺激他們的貪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