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關國民黨將軍張靈甫是否為抗日名將,最近在內地網絡上引起軒然大波。

這件事本來不是事。有關張靈甫是否抗日和如何抗日之前已有定論,即張靈甫早已被內地民眾暗地裏視為被中共埋沒的抗日英雄。只是因他參與了國共內戰,並被消滅於孟良崮,所以他才被中共官方當做戰犯處置,而有關他抗日的英雄事迹,卻被中共有意地淡化處理,以致有些民眾被蒙蔽。但是,改革開放後,伴隨着抗戰真相的不斷揭示,民眾終於完整意識到,抗日的其實不單是共產黨。

就是這麼一個簡單的事情,最近卻又被中共官媒翻了個底朝天。新近有關張靈甫屍骨埋葬何地的報道,引起山東官方的劇烈反彈,進而山東官媒發文質疑,張靈甫在抗戰中究竟是否為抗日名將。

實事求是地說,這個問題答案無從考究。一般來說,歷史從來不客觀,而主觀因素的介入,也從來令歷史不是那麼真實。但是,這一切並不能完全妨礙人們對客觀真實的趨近性認識。一如對張靈甫的認識問題,官媒從一個極端走到另一個極端,先說張靈甫是戰犯,後說他是抗日英雄,都不能完整地展示張的真實面目。歸結原因,這些都是意識形態在作祟。

正確的認識,是基於對人性的普遍判斷,張靈甫是人不是神,他打過日本,但也打過內戰,只不過勝王敗寇,他被國民黨奉為英雄,卻被共產黨視為草寇。然而,在一般意義上,民眾對張靈甫的感性認識,或者說是口頭評價,不會因他打過內戰就否認他的抗日功勞,也不會因他抗日有功就否認他在內戰中犯下的種種罪過。人人心中有杆秤,張是甚麼樣的人,代代口傳,老百姓心中最清楚。

中共的問題在於,它只拿自己從意識形態分界出發,做出的主觀評價當回事,而把民眾的意見當糞土。也所以,它說的話或做出的評價,並不能令人信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