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結束的渣打香港馬拉松賽,除了逾千人不適,一人死亡的事故成焦點外,空氣污染問題至今仍惹人詬病!縱使大會更改賽道,讓跑手於空氣質素較佳的道路作賽,惟多名跑手賽後批評空氣質素無改善,他們淪為「人肉吸塵機」!本報在比賽日於靠近尖沙咀起點及銅鑼灣終點的道路,量度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發現兩個路段均超出世衞標準,最嚴重時超標逾十一倍。專家指平常車來車往的日子,該段道路的空氣污染情況肯定更差,醫生警告哮喘病患者在這情況下跑步,隨時誘發氣管發炎。

今年全馬、半馬、少年跑、三公里輪椅賽最後一公里賽道,由跑東角道改由駱克道經軒尼詩道到維園終點。

由尖沙咀彌敦道至匯翔道,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三十六微克,超標逾四成。

在廣東道附近,PM2.5最高濃度為每立方米一百四十三微克,超標逾四倍。

在軒尼詩道,PM2.5最高濃度為每立方米三百一十五微克,高出世衞標準逾十一倍。

環境局在賽事當日公布的健康風險級別為中等,市民可如常活動。(互聯網圖片)

呼吸侷促
陳小姐:曾經喺美國參加過長跑同半馬賽事,覺得香港市區空氣質素差,比賽期間感到侷促。

何小姐:今次參加十公里賽事,途中覺得空氣質素一般,希望環保署可以改善。

微細懸浮粒子(PM2.5)濃度測試結果

剛結束的渣打馬拉松,較去年提前在一月下旬舉行,全馬、半馬、少年跑、三公里輪椅賽及最後一公里賽道,由以往的銅鑼灣東角道到維園終點,改為灣仔駱克道經軒尼詩道到維園終點,大會預期賽事的空氣質素會較之前路線佳,惟賽事結束,仍惹來不少跑手不滿。「香港市區嘅空氣質素差,我跑到港島時,呼吸更感到侷促!」曾到美國參加長跑比賽的本港半馬跑手陳小姐直指如再不改善空氣質素,會影響香港舉辦運動盛事的吸引力。

此外,環境局今次首次與城市大學合作,在尖沙咀彌敦道、青葵公路、西區海底隧道及銅鑼灣四個渣馬賽點,設置空氣質素監察儀,在比賽前及期間發放各路段的空氣質素健康指數,跑手可參照後自行決定是否繼續參賽。

當時的健康指數為四,即是健康風險級別為中等,據環境局的健康指引,市民可如常活動。惟全馬跑手羅先生指當日沒有察覺有空氣污染顯示板,即使看見也是無用,「唔通見到指數好高,空氣差,我就退出比賽咩?」

惟本報發現,賽道的空氣質素已亮起紅燈。記者於賽事期間用便攜式PM2.5監測器,在靠近尖沙咀起點及銅鑼灣終點兩個路段測試。記者由尖沙咀彌敦道步行至匯翔道東行線,歷時九十分鐘,錄得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三十六微克,較世衞標準的每立方米二十五微克,超出逾四成,而錄得最高濃度的位置是廣東道附近,每立方米一百四十三微克,超標逾四點七倍!

咳嗽流鼻水礙呼吸

及後,記者由港島龍和道,步行至駱克道,轉入波斯富街,經軒尼詩道到維園終點,測量時間為九十分鐘,錄得PM2.5平均濃度為每立方米三十五微克,超標約四成,而在軒尼詩道,縱使當時沒有車輛,但每立方米錄得三百一十五微克,超標逾十一倍!

「在空氣污染高的地方逗留或做運動,都會令人感到呼吸不暢順,以致流鼻水及持續咳嗽等。」中文大學呼吸科講座教授許樹昌警告,平日這些路段車來車往,空氣質素會更差,哮喘病患者於這些路面的行人路跑步,有可能誘發氣管發炎,故建議患哮喘及有呼吸道疾病的人,視乎當天空氣污染情況,再衡量自己是否參與。

專家倡擴封路範圍

健康空氣行動總裁鄺芯妍也認為,剛結束的渣打馬拉松增設監測點,雖有效令外界得悉空氣質素情況,但很難想像正在比賽的跑手會因此而退出比賽。她建議,當局於比賽前提早封路,或擴大封路範圍,甚至於比賽前數日,在比賽範圍實施無車日,以便有足夠時間讓車道殘留的污染物散去。

空氣質素成為選手是否參與的重要原因,渣打香港馬拉松發言人表示,一直與相關團體及政府部門溝通,就不同情況制訂措施,保障跑手安全。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