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皇帝」曾灶財○七年「駕崩」,生前為宣示「主權」,曾在港九多處留下墨寶。其作品極具個人風格,見證了香港的變遷。然而,自他「駕崩」後,不少墨寶都承受着風吹雨打,逐漸消失於人世。究竟其作品有何文化及保育價值?香港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又是否足夠?

顧問老師:Keith Leung

Q:曾灶財的墨寶有何文化及保育價值?

A:曾灶財的墨寶是香港人的集體回憶,其作品見證着香港由殖民地到回歸的過程,對香港人建立了身份認同。同時,其作品同樣是本土文化及藝術,這種未必是高價值的藝術,最重要是能引起當地人的共鳴。

Q:曾灶財的墨寶與香港歷史有何關係?

A:曾灶財的墨寶是香港歷史的一部分,其作品大多分布於市區,見證着香港變遷。他以藝術形式表達出香港變化對他造成的影響,其作品與香港人面對的問題有切身關係,如自我身份認同的迷惘。

延伸思考

1.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有何重要?

A: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有教化作用,令下一代認識自己生長的地方,建立身份認同。同時,保育工作令更多香港人明白到,不應該只著眼於物質生活,應該多關心自己成長的地方,追求非物質生活精神。

2.香港與外國對於保育歷史文物的取態,有何分別?

A:與歐美國家相比,香港的保育工作未必做得較好,因為歐美一向非常重視歷史文化保育,但其實近年香港已經愈來愈重視保育的工作。不同地方對保育歷史文物的取態,與其該地的經濟發展水平有關,香港的經濟發展比之前好,政府與市民亦會因此更重視保育工作。

3.香港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是否足夠?

A:對於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以前的香港政府做得並不足夠。但自從天星碼頭鐘樓被拆卸後,愈來愈多香港人開始關注保育工作,希望政府能在歷史文物的保育工作上做得更好。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答案請瀏覽網上專頁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