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對派在議會發起不合作運動,不是拉布,就是流會,不僅浪費時間,更虛耗公帑。浪費時間這筆暫且不計,但公帑到底浪費了多少,納稅人總要得個知字。結果不計猶自可,一計嚇一跳。

立法會秘書處統計顯示,去年二月至十二月,僅響鐘點算法定人數已多達四百五十九次,累計用於響鐘的時間接近七十小時,以每日共十一小時的會議花費二百多萬元公帑計算,七十小時響鐘合共耗費逾一千六百萬元。這筆錢絕非小數目,卻由納稅人埋單,天理何在?

反對派拉布方法有很多種,包括不斷發言、瘋狂修訂、大吵大鬧等。為甚麼他們偏偏最愛用響鐘點算人數這一招呢?原因簡單,因為這招可收「轉移視線」之效,將議事受阻歸咎於沒有出席的議員,還可擺出義憤填膺狀,而自己言不及義、虛耗光陰就可蒙混過關。事實上,不少反對派議員要求點算人數後,往往第一個離開議事廳,這樣就可以為製造流會提供多一分保證,真箇唔到你唔服。

其實,反對派拉布並非始自今日,最初原因是他們人數不及建制派,無力阻止某些爭議性議案通過,惟有拉布抵抗。可惜時至今日已變質變味,變成為反對而反對,為拉布而拉布,只消看低收入在職家庭津貼被拖延半年才獲得通過,就知他們根本不在乎民生,只在乎為自己撈政治油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