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的公共醫療百病叢生,政府的解決辦法是醫療融資,圖將市民對醫療服務的需求導向私人市場,紓緩公共醫療系統的壓力。社會貧富懸殊,醫療融資注定失敗,市民必定繼續依賴廉價公共醫療。

除了醫療融資,政府也嘗試擴大公共醫療服務的容量。施政報告提出,要增加各醫院聯網普通科門診的偶發疾病診症名額,擴大藥物名冊範圍,給予醫院和診所十億元資金作小型工程改善設施,可是人手不敷應用,再多措施也是徒然。

審計署最新的報告書,指出多個聯網的長者專科診症服務有顯著的延長,九龍東骨科和外科服務長達一百五十個星期。不同聯網間的跨網轉介安排,兩年來只能處理三千多名病人。食衞局局長高永文去年表示公立醫院尚欠約三百名醫生;另外,兩名護士看護二、三十張病床的事例時有所聞,估計護士的短缺同樣嚴重。醫護人手皆缺,正是公共醫療服務瀕臨崩潰的主因。

香港醫生團體一直反對輸入海外醫生,特區政府無可奈何,醫務委員會每年批准執業的海外醫生都不足二十人。施政報告聲稱,醫護人力規劃和專業發展督導委員會年內會提出建議,政府會繼續與醫務委員會商討「優化」醫生執業資格試,但相信本地醫生必然抵制,若大量引進內地醫生,成為人口換血工程的一部分,恐怕連一般市民也會反對。

梁振英要增加土地的發展密度,政務司司長林鄭月娥聲稱香港「人口無上限」,醫療人手短缺的問題一日未解決,他們的想法只會加速公共醫療系統的崩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