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回歸近十八年,政府管治亂象頻生,樓價房租長期高企,貧富懸殊問題仍然嚴重,近年有港人於遊行示威時揮動港英旗,有年輕人更於社交網站公開呼籲香港回歸英國統治,中文大學政治與行政學系前系主任鄭赤琰接受內地官媒訪問時形容,「戀殖」情緒是港人的盲目和偏見,部分人認為現今香港是英國人成功管治的結果只是「錯覺」,直指六七暴動、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及至近年因房屋短缺而湧現的「劏房」,都是港英政府當年管治不當所致,政府時至今日還在收拾殖民地時期留給香港的「爛攤子」,強調特區政府及中央能做的是從小處開始,逐步消除港人偏見。

鄭赤琰指政府時至今日還在收拾殖民地時期留給香港的「爛攤子」。(資料圖片)

近年遊行常見示威者揮舞港英旗。(資料圖片)

內地官媒《人民日報》海外版昨日以「為什麼『戀殖』情緒是一種錯覺」為題,刊載身為幫港出聲召集人的鄭赤琰專訪,談及港英政府為香港留下的深層次矛盾。鄭赤琰直斥,港英政府在統治時期未有履行應盡的管治責任,令香港備受困擾的民生問題難以解決。他指出,六七暴動的真正原因不是表面的左、右派相互鬥爭,而是港英政府後來親口承認的「管治不當」,直言「如果大家都生活得很好,怎麽會有人去回應暴動的提議呢?」

片面迷戀殖民地輝煌

鄭赤琰續指港英政府因無法妥善解決民生難題,港人才惟有紛紛移民,造成八、九十年代的移民潮,直言「十幾年的移民潮,把香港的人才和資產都清空了」,惟港英政府的敗績全留給特區政府,造成管治困局、改革無力的現狀,舉例指「劏房」早在港英時期已經出現,甚至有「劏床」,「一張床由三個人輪班睡」,又指港英政府沒有向打工仔推行公積金政策,才出現貧富差距等問題。

近年經常有港人走上街頭揮動港英旗宣揚「戀殖」思想,鄭赤琰強調這種「戀殖」情緒是港人的「盲目和偏見」,稱中國上世紀推行三十年閉關鎖國政策,香港經濟則發展迅速、國際地位上升,故港人優越感「水漲船高」,惟香港的優勢在內地改革開放後難以重現,故許多年輕人開始盲目、片面地迷戀殖民地時期的輝煌,加上年輕人的上一輩多從內地逃難到港,「理所當然地將這塊殖民地捧上了天」,年輕人在耳濡目染下漸漸認同這種偏見,甚至開始對港府及內地產生牴觸情緒。

對於「戀殖」情緒,鄭認為特區政府及中央能做的,就是給予港人「感受得到的關懷」,從小處、讓人感覺得到的地方做起,例如推出滬港通、酌情補貼因人民幣升值而影響收入的口岸商戶等,逐步消除港人偏見。

他建議香港應把官方語言定為中文,英文只作輔助,指「絕不能優於中國人自身的語言,這是一個國家對國民最起碼的要求。」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