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香港經歷不少動盪大時代,最令市場震撼的要數滙豐控股(滙控)及怡和洋行在九七前,因面對香港前途未明,以遷冊海外的行動投下不信任的一票,其中滙控採用成立控股公司及架構重組方式遷冊英國。

當年滙控總部遷離香港,投資市場備受影響。(資料圖片)

滙豐銀行面對九七香港回歸的前途問題,在一九九一年實行遷冊計劃,包括在英國成立新的滙控,收購滙豐銀行的北美洲及中東業務,而滙豐銀行保留香港及亞太區業務,成為滙豐控股全資擁有的附屬公司,原有滙豐銀行股票,則以四合一的方式轉為滙控股票,滙控亦從此取代滙豐在香港及倫敦的上市地位,但維持以香港為第一上市市場。

怡和洋行開遷冊先河

事實上,滙豐在遷冊前,一直充當香港的「準中央銀行」角色,滙豐當時主席浦偉士坦言,集團要及早為可能的轉變作安排,遷冊可謂「政治形勢促成的商業決定」,惟當時市場視滙豐之舉為向香港前途投下不信任票,令市場震驚。

儘管滙控在一片爭議聲中完成重組,在一九九一年四月九日復牌後,首日急升3.98%至26.9元收市。滙控在翌年即鯨吞英國米特蘭銀行,在九三年更正式將總部由香港遷至英國,再逐步擴版圖,發展成至今業務覆蓋87個國家的跨國銀行集團。

企業因社會或政治環境而遷冊並非罕見,早於滙控之前,四大洋行之一的怡和洋行,亦在八四年中英談判期間,為令該行在英國法律下繼續經營,毅然將註冊地由香港遷至百慕達,開香港上市公司遷冊的先河,旗下置地等公司亦陸續遷冊,怡和更在一九九四年,終止在香港的第二上市地位。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