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古物諮詢委員會今公布歷史建築保育政策檢討結果,雖然市民普遍支持保育歷史建築,但又不想花太多公帑。故擬成立的文物保育基金只作研究、宣傳教育用途,不會用作購買歷史建築。古諮會又認為應限制私人業主拆卸歷史建築,但會提供更多誘因令業主進行保育。

古諮會主席林筱魯今午公布檢討結果,並向發展局呈交報告,他昨日接受查詢時稱,歷史建築保育政策分為三個板塊,包括如何運用公共資源,例如成立保育基金;其次是促進市民認知歷史建築;及比較爭議的規管業主拆卸或改動歷史建築。他指今日的報告反映了市民、團體意見,及古諮會委員充分討論後的取向。

評級制如無牙老虎

委員林中偉坦言:「歷史建築好貴,動輒過億元,買得幾多間?文物保育基金主要目的係做研究、教育用途。」另一委員黃比也稱:「大家都想保育,但又唔想用咁多錢,所以基金只可作維修、教育、宣傳等用途。」林中偉又說,歷史建築評級制度被揶揄為「無牙老虎」,業主要拆都拆得,所以古諮會建議限制業主拆卸或改動歷史建築,但同時會提供誘因,例如換地、補償、資助維修保養等。古諮會亦建議修訂《建築物條例》,放寬對歷史建築限制,鼓勵業主保育。

古諮會去年六月發表歷史建築保育政策諮詢文件,提出一系列問題,包括應否以公帑徵收私人擁有的歷史建築作保育、應否成立保育基金、應否限制業主拆卸或改動歷史建築、為鼓勵業主保育歷史建築,應否提供更多誘因等。為期兩個月的諮詢結束,收到約一百份意見書。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