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朝廷而言,香港回歸十七年,經濟價值下降,政治麻煩頻生。這個形勢的轉變,「促使」朝廷要重新審視「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的貫徹落實,調整對香港的工作方針,由鬆而緊,由寬而嚴,不能再對香港那麼客氣優待。在朝廷眼裏,香港已被慣得不像樣子。

朝廷如此看待香港,香港的好日子恐怕到頭了。事實上,回歸十七年,香港的經濟價值的確不斷下降,對天朝的貢獻愈來愈小。不僅如此,還要靠朝廷的優惠政策「打救」,靠「送大禮」維持昔日的門面。富親戚變成了窮親戚,人家的臉色自然不好看也。

更糟糕的是,經濟價值下降了,還要在政治上不斷給朝廷找麻煩,「是可忍,孰不可忍」也。不過,香港似乎認識不到這些,或裝作看不見,「詐唔知」,又或者知道了,卻覺得沒甚麼不妥,這是港人在爭取政治權利,是「一國兩制、港人治港、高度自治」應有之義,和香港經濟上對中國有沒有價值、有多少價值沒有關係。

以「普世價值觀」來看,以香港人的「核心價值」來看,以「香港本位」來看,香港人的這種態度、做法理直氣壯,朝廷不應「打壓」,否則香港人就要「抗爭」。

然而,現在朝廷官員認為部分港人對一國兩制需要「再啟蒙」,「再啟蒙」的第一課,就是要港人知道一國兩制是怎麼來的。簡單而言,一國兩制是根據香港的經濟價值而來的,不是香港人「固有」的政治權利,一國兩制弄成甚麼樣子,由朝廷需要而非港人願望而定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