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要子女贏在起跑線,惟只顧催谷學業而缺乏運動,兒童或變「孱弱書生」。香港大學醫學院發現,兩成七中小學生屬超重或癡肥,初中男生的手握力竟比內地及歐洲低八公斤,心肺功能亦遜於歐洲;女生柔軟度亦不足,隨年紀增長,體能被外地學生拋離。港大兒童及青少年學系臨床副教授葉柏強指,手握力代表身體血液循環功能,促進心臟及腦部血流,握力充足間接有助提升學習能力,惟不少家長忽略子女的運動習慣,強調帶氧運動及肌肉訓練不可或缺。

學童與家長都集中火力應付考試,忽略運動的重要性。

兒童運動量不足,長大後有肥胖問題,心血管毛病的風險更高。

港大去年為「學校體適能獎勵計劃」設電子監察平台,搜集學童健康數據,並繪製「BMI年紀散布圖」;又將上年度一百七十三所本地中小學、約十萬名六至十九歲學生的體適能測試結果進行比較,如手握力、柔軟度、心肺適能等。

長大後易患心血管疾病

結果發現,百分之九參與計劃的學童屬癡肥,一成八屬超重。本港學童的體適能亦比內地及外地差,以手握力為例,十歲時本港、內地及歐洲男生都能承擔十五公斤,但隨年齡增長,內地及歐洲的手握力數據拋離本港;到十五歲,更有兩成七男生的手握力較內地及歐洲低八公斤。此外,港童心肺適能及柔軟度亦較新加坡及內地遜色。

葉柏強指,與五年前相關健康統計比較,港童體適能每況愈下。他說手握力及心肺體適能反映新陳代謝及腦部血流,若體能不足,長大後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高血壓風險亦增加。世界衞生組織建議學童及青少年每周應有五日以上、每日六十分鐘的中度運動,但港童距達標甚遠,估計因家長及學童過度注重學業,忽略課餘運動時間,他說:「新陳代謝差,讀書都難集中。」

葉期望社區投放更多資源於體能活動,例如預留更多體育設施給位處市區兼空間較小的學校,又呼籲學校積極運用電子平台分析工具。他透露,正研究讓家長登入該加密平台,了解子女健康狀況,可對比同齡學童數據,以鼓勵家長與為子女制訂運動目標。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