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香港不少年輕人都變成「憤怒鳥」。社會貧富懸殊,青年人出頭無望,他們的矛頭便直指財團壟斷、官商勾結,進而埋怨香港政壇沒有公平選舉,認為只有迎來真普選,人生才會有希望。

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確是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這問題不是香港獨有,而是世界先進地區的普遍現象。美國擁有世界上最多的超級富豪,但當地不少平民則連最基本的醫療保險也買不起,即使身染重症,也沒能力就醫。人人都說香港置業艱難,但台北居民要買房子比香港更難。有統計顯示,以一般人的收入水平,要在香港置業,須不吃不喝十四點九年才可;但在台北,則更須十五年。台灣的大學畢業生起薪點折合港幣只有六、七千元,北京前學運領袖王丹擁有哈佛大學博士榮銜,在台灣清華大學任教,月薪也只得港幣一萬四千元,正如同文香桐仁兄慨嘆說,薪金如此微薄,低得只能與香港的洗碗工人比肩了。所以有人認為只要有普選,社會就會有出路,觀乎上述地區,可知問題不是如此簡單。

有調查顯示,香港貧富懸殊的嚴重程度是世界之最,但這種研究方法有商榷餘地。因為香港的窮人可以入住公屋,有病可以到公立醫院求診,如果計及種種福利保障,本地的堅尼系數絕非如想像般高。目前香港的堅尼系數是零點五幾,但有經濟學家指出,如果加入本地的福利措施作評估,數字會回落至零點四幾的水準,嚴重程度便大大降低。

香港人的生活水平不是特別優越,但也並非如想像中惡劣,年輕人應實事求是面對問題,為社會找尋合適的出路,如果只將一切希望寄託於真普選,那是遠遠不足夠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