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全球化示威,首見於八八年西柏林舉行世界銀行及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年度例會。但要到九九年,西雅圖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引發的大規模抗議行動,才廣為公眾認知。新自由主義於上世紀八十年代起風行全球,反全球化運動就是針對其引起財富分配不公的抗議運動。

○一年「九一一」恐襲後,美國借反恐之名大幅膨脹情治機關權力,不少國家爭相倣效。○三年特區政府強推廿三條,導致「七一」數十萬人大遊行,可算是反恐戰爭的插曲。兩年後反全球化人士來港,抗議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則為港人補上一課。這段時間歐美反戰示威不絕,抗爭者與反全球化人士率多交疊。

○八年金融海嘯,暴露新自由主義的弊端,其後的緊縮經濟政策卻要中產及基層埋單,反而量化寬鬆則使金融界脫困。經濟不景先後引起歐洲的公共空間紮營佔領抗爭,及一○年末起的「阿拉伯之春」。一一年美國「佔領華爾街」運動,明顯受歐洲及阿拉伯世界風潮影響;至於提出「我們是百分之九十九」口號,更直指當代政經體系的不公。

剛過去二○一四年的香港「雨傘革命」,是反對為「百分之一」權貴度身訂造的不義政制,並控訴警察執法過當。期間美國也爆發反警權過大的示威,港式街頭游擊抗爭竟在當地發揚光大,遍地開花,可見過去十多年各地的大規模街頭抗爭,都有互相影響之處。佔領街頭運動不是發生在某一天,而是可以每天發生,亦非一天就結束,這種社會運動模式是會絃歌不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