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逢電影都看,幾十年把自己看成戲院唯一老戲迷,散場時走在環顧皆二、三十歲年輕人中間,總有點人世蒼茫的感覺,不知道同齡人都跑到哪裏去了。吳宇森的《太平輪:亂世浮生》當然要捧場,關於太平輪,是有點認識的,如果拍成災難片,很難和《鐵達尼號》的大場面相比,現在上映的是上集,還未拍到船沉,變成戰爭片,倒也甚有看頭。

吳宇森愛搞暴力美學,國共內戰的戰爭場面,當然比香港警匪槍戰有更大揮灑空間。雖然劣評不少,但「寧作太平犬,莫做亂世人」的感傷是被擠出來了,這一點比黃曉明那「我很俊俏、我很可愛」的演技所渲染的愛情情節好得多。香港的雨傘運動有一句口號叫「生於亂世,有種責任」,倘若代入國共內戰場景,會覺得吾等生於香港這種亂世,能夠講個人對時代的責任,還是幸福的,電影中的亂世,根本人如飄萍,千千萬萬人的生死繫於一線,人死在里巷的飢餓中,和死在戰壕中沒有分別,生命消失如草腐無聲,還能講甚麼責任。

屍橫遍野,血盈壕溝,目的是推翻一種舊制度。可是數十年過去,還是走回老路,只是換了掌權人,貪污起來,胃口比前朝更大。即是不論是國是共,所有的人都是白死的。從這個角度看太平輪,比它沉不沉沒,比附麗在它上面的愛情故事,給人的感慨更深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