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機「Call車」Apps愈出愈多,搶走傳統電召台客人,令這個約有四十年歷史的行業面臨淘汰。在的士界打滾逾二十年,現任新界電召的士聯會主席溫興財,見證電召台發展興衰,近年則力挽狂瀾,守護這個傳統行業。在他眼中,電召台不只是接駁司機與乘客的橋樑,更是香港經濟發展的風向計,見證這個城市的興衰。

溫興財見證的士電召台發展的興衰,並在近年「Call車」Apps衝擊下力挽狂瀾,守護電召台。

內地個人遊已成的士業重要客源,過境關口的士服務需求極大。

電召台高峰時期,曾同時有七名「台姐」工作,現時每更僅餘一到兩名。

新界面積大,接收站相對較多,佔了很高營運成本。

有的士司機以不同手機Apps搶客,傳統電召台亦不能一成不變。

「只要變通,仲有一線生機,唔變就只有畀人打殘。」

傳呼機風行的八十年代,正是傳統電召台的黃金時代。「嗰時車隊有成六百個司機,七、八個『台姐』同時聽電話都聽唔切。」這段光景,與當時本港經濟繁榮有莫大關係。「人人出街都截的士,Call台自然電話多,同當時紙醉金迷嘅生活互相輝映。」溫直言,那些年電召台的電話,每日響個不停,全盛時期更有六到七名「台姐」同時工作,有時更要兩名「台姐」輪流聽一部電話,但仍應接不暇。

推App吸客 首要安全

溫坦言,其車隊僅約有二百多名司機,又要承擔昂貴的電纜費用,事關每一個Call至總台,要途經多個接收站,當中費用已佔電召的士台很大營運成本,經營極不容易。現時溫的電召台每日僅有一位「台姐」接聽電話。採訪當日,約五到十分鐘才有一通電話,與全盛時期差天共地,「近幾年主要靠內地個人遊撐住,否則好難捱得住。」

被問到電召台會否被完全取代,溫卻相當肯定電召台仍有不可取代的地方。「我哋會同司機提供最新路面交通情況,例如塞車、快相位等,係依家啲Apps做唔到。」不過服務再多,傳統電召台仍堅守拒絕提供非法折扣的底線,他直言此乃被「打得咁慘」的主因,但考慮到司機合法收入,必須堅持。

面對科技進步,溫承認傳統電召台亦不能一成不變,坐以待斃。「我哋都研究緊整App,但一定要合法同安全。」他認為,現時使用「Call車」Apps,令司機駕駛時經常「頭耷耷、撳電話」,導致車身左搖右擺,影響行車安全。但他相信,傳統與科技間並不一定互相排斥,只要設計得宜,反讓傳統電召台與Apps互補不足,電召台亦未必如外界所稱會被淘汰,「只要變通,仲有一線生機,唔變就只有畀人打殘。」

文:黃俊賢

圖:吳啟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