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精通通識概念》將分享通識科單元四:全球化的必懂概念軟實力。軟實力的概念由美國哈佛大學教授約瑟夫奈伊在九十年代提出,意指一國透過吸引和說服別國服從你的目標,從而使你得到想要東西的能力。

顧問老師:通識研究協會主席 馬震寧

一般而言,很難指出文化全球化現象如麥當勞速食文化傳入中國,與美國行使軟實力於中國上謀取利益的主張,有令人信服的關連。軟實力較多體現在價值觀和國際規範之中,而全球化的現象,確實使歐美各國的軟實力能夠擴張,並塑造有利的形勢。

在價值觀方面,英美反覆強調的民主、人權,被視為放諸四海皆準的普世價值。在全球化的影響下,中國政府在價值方面的軟實力,遠低於已發達國家。儘管中國政府強調愛國及民族主義,並視普世價值的傳入,是顏色革命的陰謀,可是中國政府仍然要主張有中國特色的民主或沒有最好的人權,只有更好的人權等論調作回應,難以全然否定民主、人權作為良好價值的地位。

民主、人權的軟實力,僅在伊斯蘭國家受到較大的宗教傳統和民族主義所限制,但伊斯蘭價值在國際社會中,多被視作野蠻風俗,其中打壓女性權益更為國際社會所不齒。積極對抗伊斯蘭禮俗對女童教育權利限制的馬拉拉,獲得諾貝爾和平獎,更顯示出人權在全球化下,已成為普世價值。相比起宗教傳統、民族主義、愛國精神,民主、人權在全球化下,明顯被視作更高層次的價值追求。

國際規範方面,現時的國際外交規範,很大程度上承襲了美國總統威爾遜,在第一次世界大戰後提倡的集體安全概念。聯合國的成立宗旨,是期望透過各國之間的談判、協商去解決共同的問題,從而減少戰爭爆發的機會。其中談判、協商的具體原則,確實較符合歐美國家的理解,發展中國家認為其中的規定,是已發達國家行使軟實力的效果,透過製造有利的規範,來維持有利的地位。

使用軟實力作為分析框架時,必須要注意幾點。第一,軟實力的來源為何?到底是哪些國家對另一國家施加影響力?其中的利益關係為何?第二,不要與文化全球化現象混淆,文化上的傳播不一定是軟實力的行使。第三,各國的軟實力會有交鋒之處,有時難以區分到底一國是受甲國還是乙國的軟實力影響。最重要的一點是,如何區分硬實力和軟實力?貨幣戰爭、經濟戰爭是硬實力還是軟實力?價值、規範會否只是硬實力的結果,還是軟實力的資源?

網上專頁:on.cc/sunstudies

聯絡電郵:studies@on.cc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

昔日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