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大人類學教授麥高登有一研究重慶大廈專著,名為《世界中心的貧民窟》,在學術界備受好評。以往香港有漫山遍野的木屋區,那是顯而易見的貧民窟,更有天災人禍風險,故當時港府一方面逐步興建徙置區以至公屋及居屋,另一方面設立寮屋管制組,漸漸把木屋區拆除,最後貧民窟絕迹。

然而,進入二十一世紀初「貪曾」時代,特區政府停建居屋,加上熱錢南流,樓價失控飆升,青年及基層,不論「上車」置業供款或租用單位自住,變得可望而不可即。早在○五年末,傳媒開始報道有唐樓業主非法改裝劏房出租以圖巨利,其後愈演愈烈,若重慶大廈因基層少數族裔雜處,而得「世界中心貧民窟」之名,那不斷擴張的劏房群集,便是當代隱藏於都會的貧民窟了。

劏房群不及木屋區顯眼,但其平均尺價租金竟高於半山區豪宅,反映更扭曲的社會生態,亦存在一旦火災將逃生無門、傷亡慘重的風險。任何負責任的政府理應如以往的港府般,一邊多建公營房屋,另一邊取締貧民窟,雙管齊下。

但政府最新的長遠房屋策略文件有不知能否實現的興建公營房屋目標(現任特區政府兩年多以來,連「貪曾」時代的建屋指標也未能達到),運輸及房屋局局長張炳良十八日於報章撰文,指取締所有劏房的主張不切實際,反問劏房戶可遷至何處,僅承諾取締工業樓宇的非法劏房及改善住宅樓宇劏房的安全,以合乎法例,惟相關裝修費用到頭來將轉嫁租戶。政府塞責,勢將群眾再逼上梁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