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為配合「長遠房屋策略」提出的建議,當局正研究與私人發展商合作,增加資助自資居所形式,運輸及房屋局長張炳良昨出席電視節目時表示,私人機構力量對興建公營房屋有好處,有助加快供應量及供應速度,符合港府目標。當局會參考過去做法,包括私人參建居屋計劃及曾考慮採用的混合模式先導計劃,評估是否符合現時的市場情況及社會環境等,目前仍未選定形式。另外,他無否定把整幢房屋出售予公屋綠表居民的做法。

十多名民協成員請願抗議長策堆砌數字,無具體政策改善市民房屋需求。

劏房數目上升較去年增加三成,但長策無設立發牌或登記制度。張炳良承認劏房數目增加,其中一個原因是當局用了較大的樣本分析,又指出數字反映港人對房屋的需求,強調要解決土地供應問題,否則如有病不用藥一樣,不會康復。至於劏房數量增加是否代表運房局失職,張炳良沒有正面回應,形容是一個悲哀,令他感惆悵,又重申在供應不足下,貿然推出劏房發牌或登記制度,只會推高租金。

團體斥長策無改善需求

對於港府新設「房屋儲備金」,張炳良說房委會目前有盈餘,無迫切需要注資,但未來會增加公營房屋興建,加上建築成本高,房委會面對的財政壓力會愈來愈大,暫未知道何時需要注資。房委會申請注資時,需要提出具體建屋計劃,解釋如何善用本身資源及評估注資金額,經財政司司長評估認為合理,才會向立法會財委會申請撥款。

另外,十多名民協成員遊行往禮賓府,表達對長策不滿。他們批評長策只是堆砌數字,無具體政策改善市民房屋需求,甚至是借勢把發展新界東北及大嶼山等項目合理化。他們要求重新檢視棕地、丁地及軍地等發展可能性,並在買地條款加入限呎條件,以增加中小型單位供應。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