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年度諾貝爾和平獎得主,巴基斯坦少女馬拉拉獲獎之後話,期望日後投身政治,等每個小朋友都有受教育嘅機會。馬拉拉好多喺香港嘅巴裔同鄉,雖然有學返,有書讀,可惜中文唔掂難向上流,從政機會更係微乎其微。

家陣多咗個升呢機會,幫本港少數族裔學生追求夢想嘞。教育局宣布,本學年起分階段為非華語學生開設應用學習中文科,最先推出嘅係「服務業中文」同「款待實務中文」,修讀期橫跨中四至中六。如果成績達標,八大院校同廿三間專上學院會接納課程為中文科基本登記要求,有關資歷亦獲得公務員事務局認可。

嗱,新措施或者真係有助少數族裔同學融入香港社會o架,雖然話姍姍來遲,太一叮都係嗰句,遲到好過冇到。之不過俗語都有話喇,為人為到底,家陣相關中文課程得兩個咁大把,而且只局限於特定行業,莫講話解決問題,怕且連止咳都未必做到。

正如關注團體負責人話齋,課程只局限於服務同款待業,就算同資歷架構掛鈎,都未必得到廣泛承認,長遠嚟講,當局應該為「中文作為第二語言」訂立清晰嘅課程目標,加強支援教師。

其實,少數族裔同學同其他香港學生一樣,都憧憬有朝一日成為社會精英。可惜夢想還夢想,現實歸現實,大多數人畢業之後,只能從事搬運、地盤同保安呢類人工較低嘅工作,因為中文程度低,限制咗升學同工作嘅選擇。

九七年之前,少數族裔唔使學中文,升讀大學或者做公務員都唔要求中文科合格。香港回歸後重視「兩文三語」,中文亦成為入大學同考公務員嘅必要資格。香港係中國嘅一部分,要求考生識中文無可厚非,弊在當局一直忽視少數族裔升學同就業需要,冇為佢哋制訂適合嘅中國語文教育課程,令矛盾愈來愈突出。

呢,之前有數字顯示,包括外籍家傭在內嘅少數族裔工作人口,主要職業收入中位數每月只得三千六百元。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少數族裔嚟講,經濟上幫助固然需要,但更重要係幫年輕一代掌握好中文,搵份好工。

港產官僚做嘢天一半地一半,新課程似敷衍少數族裔同學多過幫佢哋。試問教育局,如果香港連協助少數族裔融入社會都做到半桶水,仲有乜資格自認「國際都會」吖,叮!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