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訊】「社團醫生」是有限度註冊醫生的一種,醫學會會董蔡堅表示,五、六十年代本港醫生短缺,當時港府容許在內地受訓的醫生經一次考核後,受僱於指定慈善機構開設的診所行醫,由衞生署監管、醫務委員會續牌。醫委會暫代主席麥列菲菲指,現時本港僅存五十一名社團醫生,每年需續牌一次。港府方面傾向自然流失該批老醫生,故無意收緊規管。

根據醫務委員會註冊醫生紀錄,現時有一百一十五名有限度註冊醫生分別在香港大學、中文大學、醫院管理局執業。蔡堅指,約在五十年代時期本港醫生短缺,港府委託香港大學,由三位來自外科、內科及婦科的教授擔任考官,招聘在內地受訓的醫生,通過三重口試考核後,便可受僱於慈善機構開設的診療所,以有限度註冊醫生名義行醫。全盛時期全港約有二百名該類醫生,但至今只餘五十一名,當局亦無打算再增加該類醫生人數。

麥列菲菲表示,該批「老牌」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分為兩種,一種只可在指定一個地方行醫,現時全港有十五個該類有限度註冊醫生,梅健周是其中一人;另一種的有限度註冊醫生可在同一個社團下的不同診所行醫,現時全港有三十六個。這些醫生都由衞生署代遞交續牌申請,由醫委會審批,至於該類醫生是否需要加強審視其執業資格,麥列菲菲不作評論。

第一手消息請下載on.cc東網iPhone/iPad/Android/Windows Phone Apps